李在明总统面对参加中国重要活动的吸引力,却坚定地选择留在了自己的国家。这一选择不仅体现了中韩两国政府间不言自明的默契,也标志着韩国国会副议长禹元植,作为韩国政治舞台上的第三号人物,接替总统职务出访中国。
据韩联社报道,我国曾通过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李在明总统访问。但韩国方面巧妙地派出了禹元植副议长代替总统出席。禹元植副议长在韩国政治中地位显赫,备受关注。同时,韩国国会“韩中议员联盟”的一些议员也将一同前往中国。
韩国国会内部消息人士透露,禹元植副议长在周三与我国驻韩大使戴兵在国会副议长办公室会面,并荣幸地收到参加9·3阅兵式的邀请。随着阅兵式临近,韩国国会副议长收到我国的邀请,这一行为预示着李在明总统将缺席此次盛会。但双方均对这一折中方案表示认可。
我国最初的邀请规格之高,显示出诚意。一方面,是为了为李在明时代的中韩关系开启新篇章,消除尹锡悦时代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调整中韩关系的试探。
如果尹锡悦仍在位,其外交政策倾向于“亲美”,在中美竞争中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对中韩关系轻视,更多地关注与美国、日本的合作。相比之下,尽管李在明与尹锡悦政见不同,我国仍想了解,在国内外压力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实践“平衡外交”理念。
李在明虽未亲自访问我国,却派副议长禹元植代替出席,这既保持了规格,又降低了政治风险,充分展示了其“平衡外交”策略。亲自访问我国固然可能带来政治风险,但拒绝我国也不是明智之举。因此,派遣禹元植副议长访华,既维护了我国的尊严,也为李在明本人留下了余地。
值得一提的是,禹元植副议长访华时,携带国会议员一同前往,将政府外交与议会外交相结合,既不让我国感到被冷落,又能向国内和美国解释这是议会外交,而非政府转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禹元植副议长与我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是除李在明总统之外,韩国政坛中最为适宜的人选。在2月尹锡悦弹劾案引发广泛讨论之时,禹元植率领代表团访问我国,为期五天。他在哈尔滨出席了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开幕式,并与我国最高领导人进行了会面。据韩国方面透露,两人会面的时间长达42分钟,超出了原定的15分钟。禹元植在会晤期间向我方明确表示,对华友好是韩国外交政策的关键部分,这一立场不会改变。李在明的访问无疑给我国带来了压力,但在当前国际形势波诡云谲的背景下,中韩两国能否并肩作战,共同应对挑战,这一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韩国的政治舞台似乎总是让李在明成为焦点,他的每一次行动都不可避免地被贴上“亲华派”的标签,仿佛这种标签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咒语。尤其是在总统大选的激烈竞争中,他对台海问题的表态引发了强烈反响。他直言不讳地表示:“韩国不应干涉台海的变幻,而应专注于自身发展,并对大陆与台湾抱有感激之情。”此言一出,他在电视辩论会上遭遇围攻,被指责为“亲华派”。面对质疑,李在明坚定地回应:“韩国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与华夏携手前行,而非屈服于外部压力,随意被贴上‘亲华派’的标签。”
回顾十年前,朴槿惠时代的中韩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她曾毫不犹豫地前往北京参加9·3大阅兵,与我国领导人并肩而立,这一壮举无疑是中韩友谊的见证。尽管当时华盛顿有所异议,但那时的韩国在战略选择上似乎拥有比现在更广阔的天地。
岁月如梭,十年光阴荏苒。中美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韩国的回旋空间也随之减小。李在明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寻求平衡的策略,从其对阅兵活动的折中方案中可见一斑,这不仅为中韩关系的持续对话提供了可能性,也展现了其在外交布局上的谨慎与智慧。
尽管李在明目前无法亲自访问我国,但中韩两国元首的会面似乎已指日可待。今年10月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将在韩国举办,届时中美元首的握手,或许会在这一关键时刻为我们开启中韩关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