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僧侣性丑闻揭秘:揭示金钱、特权和系统腐败的根源

图片[1]-泰国僧侣性丑闻揭秘:揭示金钱、特权和系统腐败的根源-小胖资源分享网 图片[2]-泰国僧侣性丑闻揭秘:揭示金钱、特权和系统腐败的根源-小胖资源分享网

泰国佛教界遭遇信任危机:性丑闻与贪污案席卷而来

在泰国庆祝佛陀首次布道“转法轮日”和“结夏安居”的7月初,一场涉及佛教界的性丑闻与贪污案件席卷全国,给泰国佛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该事件的起因是曼谷三殿寺住持帕提普・瓦奇拉帕莫克的突然退位。6月底,一名高级僧侣向警方报案,指控瓦奇拉帕莫克遭到勒索。警方调查发现,瓦奇拉帕莫克曾与一名35岁女子保持秘密恋情,该女子以怀孕为由,向其索要768万泰铢“抚养费”,遭到拒绝后,愤怒地公开了二人的关系,并曝光了酒店视频和谈话录音。

在警方介入调查前,瓦奇拉帕莫克已逃往老挝。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涉案高级僧侣浮出水面。警方在搜查该女子住所时,在其手机中发现超过8万张照片和视频,涉及瓦奇拉帕莫克在内的多名佛教高层,部分僧侣被勒索后向该女子转移巨额资金。警方透露,过去3年其银行账户累计存入约3.85亿泰铢(约合8550万元人民币),目前仅余8000泰铢,其余已被全部提取。

截至目前,该女子因涉嫌敲诈勒索、洗钱及接收赃物受到多项指控;涉案的十余名僧侣中,已有9人选择还俗。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甚至因此撤销了6月颁布的一项授予81名僧侣更高头衔的皇家法令,他表示近期发生的不当行为“给佛教徒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事件发生后,泰国代总理普坦下令审查与加强有关僧侣与寺庙财务交易的法律规定。泰国中央调查局也已设立官方脸书页面,鼓励公众举报僧侣的不当行为。

泰国佛教与僧侣形象受损

据《环球时报》报道,泰国超过90%的人口信仰佛教,僧侣在日常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然而,近期一系列丑闻的曝光,严重损害了佛教机构和僧侣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泰国僧侣丑闻频发

针对这些事件,泰国皇家警察副总长基特拉·潘佩特表示:“这起案件不能代表整个佛教。”他承诺将成立专案组调查僧侣不当行为,并强调这只是极少数人的错误。

然而,泰国僧侣的黄赌毒丑闻屡见不鲜,大部分案件涉及高级僧侣。其中最著名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帕扬特拉丑闻。作为当时泰国的顶级大师,帕扬特拉因极具魅力的个人形象而受到众多信徒的追捧。但1994年,他被控诱骗多名女性发生性关系,并有女性带着孩子出面指证。帕扬特拉还被发现挪用信众捐款,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色情场所消费。僧伽最高委员会认定其行为严重违反僧侣戒律,将其驱逐出境。但帕扬特拉拒绝接受裁决,并自称仍是僧人,最终在美国获得政治庇护。

数字时代下的僧侣丑闻

进入数字时代,僧侣利用科技进行秘密性聚会、不透明地管理私人捐款账户,以及打造社交媒体形象以获得超高影响力的案例有所增加。现代僧人的情感世界不再仅仅存在于森林或寺庙中,也隐藏在他们托钵袋里安装的应用程序中。

2013年,“炫富僧侣”事件引发关注。视频中,僧侣维拉波尔·苏克波尔身披僧袍,戴着名牌太阳镜,手握成捆现金,坐在私人飞机的真皮座椅上。最终,苏克波尔因欺诈、洗钱、强奸及侵犯未成年人等罪名被判入狱。

2023年4月,又一桩性丑闻引起警方关注。这次被曝光的是因讲法能力出众而闻名全国的帕塔玛基里寺住持帕空。警方对曼谷附近的一座寺庙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在寺庙中发现了装满现金的行李箱、大量金条和金块,以及一份银行转账记录,显示帕空向其家人汇出了220万美元。帕空与另外六名僧侣一同被逮捕,并最终被判处总共468年的监禁。

根据澳大利亚ABC新闻的报道,泰国全国大约有43000座寺庙,这些寺庙每年通过公众捐款筹集的资金总额估计高达40亿美元。此外,政府还额外拨款约1.7亿美元用于支持寺庙的发展。尽管如此,由于寺庙的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这些巨额捐款的去向几乎无法被追踪。

泰国全国约有43,000座寺庙,每年通过公众捐赠筹集的资金总额估计高达40亿美元。在信仰与财富之间,界限显得模糊不清。

自两千多年前以来,上座部佛教一直是泰国人民的精神支柱,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法律。超过90%的泰国人信仰佛教,僧侣们依然享有特殊的尊敬。泰国男性传统上至少要出家一次,时间从数周到数十年不等。一旦穿上深红色的僧袍,他们就必须以节制和德行作为榜样,严格遵守佛教的核心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禁欲、不撒谎、不吸毒、不酗酒,并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多达227条严格的戒律。

根据教义,僧侣的生活应仅依赖于施主的供养、布施的食物以及每月大约170美元的微薄津贴。然而,他们也会收取讲法、祝福和主持仪式的费用,这使得信仰与财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一些佛教团体严格禁止僧侣接受金钱,而另一些则处于灰色地带:原本应捐给寺庙或宗教项目的资金,最终可能落入僧侣个人手中。著名的法身寺(Wat Dhammakaya)也因此成为争议的焦点。

法身寺位于曼谷郊区,其外观酷似飞碟,与传统金色的尖塔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其外形并非唯一引起争议的地方:法身寺多次因鼓励信众用金钱积德而受到批评。寺内的圆顶建筑据称按照可存续千年的标准设计,内部供奉着超过100万尊佛像,其中30万尊对外展示,被称为“人间天堂”。信众可以“结缘”这些佛像,购买佛像还能获得护身符作为回报。护身符分为三种,价格不同,据称能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富和福报。《僧伽法》赋予了住持对寺庙资产的绝对控制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身寺前僧侣向《曼谷邮报》透露,住持法胜法师(Phra Dhammachayo)与一位在知名银行工作的女信徒关系密切,后者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其伪造财务文件。这位曾负责寺庙财务的前僧侣表示,法身寺的账目混乱,从信众那里筹集到的10亿泰铢的去向已经成谜。法身寺与城市中产、企业家及部分政治人物建立了紧密联系。在他信成为泰国前总理后,该寺在全国的扩张加速,募款数额大幅提升。《环球时报》报道,法身寺与“红衫军”及他信关系密切,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认为此事可能涉及政治。然而,《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法身寺否认涉政,强调其在泰国各政治派别均有支持者,并规定信众在寺内不得谈论政治。2016年,泰国军政府曾试图逮捕法胜法师,指控其洗钱和挪用捐款,但寺庙高层及信众抵抗,抓捕行动失败,法师随后神秘失踪。

位于曼谷北部的孟寺住持近日报警,称被盗走约1000万泰铢现金及3.79公斤黄金。面对记者质疑,他回应称,每次仪式可收1万泰铢,五次即5万泰铢,只与有钱人交往,不理贫民。

对此,《曼谷邮报》前社论编辑萨尼苏达·埃卡柴指出,揭露道德败坏的僧侣不会损害佛教,反而应清除这些寄生虫。

在瓦奇拉帕莫克案中,已有9名涉案僧侣选择还俗。泰国国家佛教办公室负责人英塔蓬·詹达姆称赞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并敦促僧侣起诉涉案女子。他坚称,这些僧侣是受害者,若不采取法律行动,未来将有更多僧侣遭受同样命运。

尽管丑闻揭露了高级僧侣的谎言与伪善,但寺院内一切依旧如常。佛教界未进行深入反省或改革,数百年历史体系几乎未变。问题不在于个别坏僧侣,而在于体制内部的系统性漠视、封闭与沉默,导致腐败滋生。

宗教学者素拉颇·塔维萨认为,泰国僧侣官僚体系如同官僚体系,是一种等级森严的专制结构,高僧如高级官员,低阶僧侣则是下属。在接受BBC泰语频道采访时,Satasut指出,许多僧侣即便目睹不当行为,也因担心被逐出寺庙而不敢直言。一些僧侣可能已偏离了佛陀的初衷。正如萨尼苏达·埃卡柴所言,佛陀本为皇室成员,自愿放弃财富与特权,追求精神解脱,并教导僧侣远离金钱,因为他深知金钱会滋生贪欲。然而,在泰国,许多僧侣来自贫困乡村,希望通过出家获得教育;寺院教育往往只注重经文背诵,缺乏对精神修炼的重视。更严重的是,僧侣的晋升与惩罚权被少数长老把持,质疑声无立足之地。

许多年轻僧侣在学业完成后选择还俗,而那些留下的人若滥用地位与权力,腐败就会根深蒂固。萨尼苏达·埃卡柴认为,这是僧侣阶层专制统治、戒律薄弱的结构性腐败,是体制偏离佛道而产生的苦果。

在危机爆发后不久,泰国国家发展管理研究所(NIDA)紧急进行了一项名为“佛教危机!”的民调。结果显示,多数泰国人仍对佛教保持精神认同,但对僧侣群体与佛教体制的信任已明显动摇,社会各界强烈呼吁问责与法律改革。

具体来看,68.55%的受访者表示对佛教的信仰未受影响,但76.11%的人认为僧侣沉迷于世俗享乐,导致毒品、酗酒、赌博和性丑闻频发;58.4%的受访者坦言对僧侣的信任度已降低。此外,80.76%的受访者强烈支持对违反寺院戒律的僧侣追究刑事责任,还有63%的人支持严惩那些谎称拥有超自然能力的僧侣。

如果只是寄希望于“断尾求生”,可能会促使更多人重新思考寺庙及其制度作为信仰载体的意义。以2021年春蓬府的僧侣吸毒案为例,一间寺庙里包括住持在内的4名僧侣全部被捕,寺庙一度空无一人。附近村子许多家庭世世代代将先人骨灰供奉于寺内舍利塔,但目睹僧侣因吸毒被捕后,有人选择永远切断与寺庙的联系。

萨尼苏达·埃卡柴认为,泰国想要重塑僧侣和寺庙,就必须直面其道德沦丧的根源。修改《僧伽法》,要求透明度和问责制:从住持向下,到捐赠者向上。否则,丑闻将会层出不穷,直到冰山一角崩塌,整个体系崩溃。

文章来源: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