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养老金被子女不当使用,账户余额仅剩5元8角,而这笔钱主要用于孙女沉迷网络游戏的花费。

图片[1]-老人的养老金被子女不当使用,账户余额仅剩5元8角,而这笔钱主要用于孙女沉迷网络游戏的花费。-小胖资源分享网7月31日,在陕西安康的一家银行内,一位老人在得知自己辛苦积攒的5万元养老金只剩下5.8元时,当场崩溃倒地,撕心裂肺的哭声在银行大厅回荡。这一事件迅速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它触及了养老体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隐痛——老人与数字支付之间的鸿沟。

老人紧紧握着老年手机,那是她与这个数字世界唯一的连接。她哭喊着,声称自己从未动过这笔钱,密码也只有她自己知道。然而,银行工作人员的查询结果显示,这笔钱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被转走的。当地派出所民警介入调查后,揭露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真相:钱是被老人未成年的孙女用来打游戏花掉的。

这起事件背后,反映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随着数字支付的普及,老人与数字世界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成为养老体系中最脆弱的一环。许多老人对数字支付、银行卡管理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不了解如何查余额,更别提设置复杂的密码。在山东、上海等地,类似的悲剧也在上演,养老钱被孙子、孙女玩游戏时挥霍一空。

当手机支付成为全民习惯,中国超过3亿60岁以上人口中有41%是独居老人,他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金融安全挑战。许多老人习惯将银行卡交由熟人保管,却往往忽视了潜在的巨大风险。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成了双刃剑,绑定银行卡后,支付往往只需要一个验证码,这对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来说风险极大。

这起事件也揭示了家庭中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家庭成员私自挪用养老金或赡养费引发的纠纷案件正逐年攀升。在北京,一位年轻女子每月坚持将9000元汇给在老家的养母,然而,养母始终没有收到这笔钱。真相是,收款账户的户主实际上是养母的亲生儿子,他偷偷拿走了所有生活费,用于偿还高利贷债务。

当养老金不翼而飞,老人的维权之路往往布满荆棘。在安康老人事件中,由于孩子未成年,目前正在申诉,希望能追回这笔钱。然而,追回这笔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涉及的程序和难度较大,尤其是在未成年人进行的消费行为和第三方支付的退款政策下。

面对养老金安全威胁,全国多地正在积极行动。2025年,人社部开启养老金大审查,严查重复参保、逾期未认证、身份信息异常及服刑期间违规领取养老金等四类高危人群。在湖北宜昌伍家岗区,社保中心探索出“沟通劝导—台账跟踪—法律追索”递进式分级追缴流程,严防社保基金“跑冒滴漏”。

在制度屏障之外,老人自身的金融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专家们提出了具体建议:捂紧养老钱,保持经济独立;定期检查账户,掌握资金动向;谨慎授权,保护个人信息;利用技术工具,增强账户安全;参加社区金融讲座,提升防骗意识。

陕西安康派出所里,民警仍在为那位老人奔走申诉,希望能追回被孙女游戏挥霍的5万元养老金。而在千里之外虹口区的法庭上,因盗刷邹阿婆15万养老钱被判刑四年的年轻女子,用眼泪偿还着贪婪的代价。全国有超过3亿60岁以上人口,其中41%是独居老人。他们的养老金安全不仅关系个人尊严,更牵动整个社会的良心。技术能织就更严密的防护网,制度可构建更坚固的防火墙,但比密码和验证码更重要的,是连接两代人的理解与责任。

文章来源: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