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家庭住60㎡村宅,求分配新宅基地遭拒,当事人称确权出错,引发关注。

图片[1]-重病家庭住60㎡村宅,求分配新宅基地遭拒,当事人称确权出错,引发关注。-小胖资源分享网 图片[2]-重病家庭住60㎡村宅,求分配新宅基地遭拒,当事人称确权出错,引发关注。-小胖资源分享网 图片[3]-重病家庭住60㎡村宅,求分配新宅基地遭拒,当事人称确权出错,引发关注。-小胖资源分享网 图片[4]-重病家庭住60㎡村宅,求分配新宅基地遭拒,当事人称确权出错,引发关注。-小胖资源分享网

多年来,林先生心头萦绕着一份难以释怀的苦楚。他与爱妻同患白血病与恶性肿瘤,一家六口人,却只能蜷缩在仅有60平方米的村宅之中。为了阻断病魔的肆虐,他毅然决然地申请了一块新的宅基地,然而,这一愿望却如同石沉大海,多年以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2024年6月,当地政府的一纸回复,如同晴天霹雳,让林先生心头五味杂陈。政府称,林先生已继承父母的房产,房屋产权已登记在其名下(虽证件尚未发放),因此,其申请宅基地的诉求并不充分。面对这样的解释,林先生无法接受:“这处村宅是爸妈倾其一生,希望我能安享晚年而留下的居所,他们尚在人间,我又怎能算是继承了他们的房产?”怀着对公正的执着追求,他以宅基地申请未能及时得到审批为由,将此事一路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村民自述:父母倾注20余年心血,为长子筑起温馨家园

198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西胪镇埔尾村的林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心中满是感慨。他说,自己的父母一生勤俭,在埔尾村过着简朴的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的经济条件十分拮据,父母二人仅居住在一处不足30平方米的村宅之中。然而,为了给长子林先生一个温馨的家,他们毅然决然地购买了4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并倾注了20余年的心血,终于建成了一座新家。

林先生家的那座小二层,宛如一部承载着岁月沧桑的史诗。始建于2008年前后,这座房子见证了林家二十余年的辛酸历程。由于家境贫寒,房屋建设只得断断续续,如同蜗牛般艰难地向前爬行。

这栋小二层占地逾四十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十余平方米,虽不甚宽敞,却凝聚了林先生一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林先生,家中长子,谈及此屋,言语间满是自豪与感慨:“2008年,新房初建成,我便迫不及待地与妻子携手搬入,将这份喜悦与温馨带给彼此。而我的父母,则带着弟弟和妹妹,继续住在那三十余平方米的老宅中,守护着家的温暖。”

时光荏苒,转眼间,2012年,弟弟也迎来了自己的婚礼。为了给弟弟腾出空间,父母带着妹妹搬离了老宅,租住在村民家中。而这,也成为了林先生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那座小二层,不仅是家的象征,更是亲情与责任的寄托。

图为房子内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略显局促的村宅。林先生语重心长地解释道:“虽然新房我爸妈尚未踏入,但这方宅基地,承载着他们的一生。”自与妻子携手共度,林家迎来了四个可爱的生命,原本60平方米的小天地,也渐渐变得拥挤不堪。

患病的阴霾

六口之家蜗居村宅,易遭交叉感染之苦

“父母的遗产登记在我名下,我无力再申请新宅”

2022年,林先生不幸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23年,病魔再次降临,妻子也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在与病魔抗争的漫漫长路中,林先生逐渐意识到,家中空间狭小,一家六口挤在一起,一旦孩子稍有感冒,便易引发交叉感染,令人忧虑不已。

林先生,这位饱受病魔折磨的勇士,近日却因一纸宅基地的申请,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他满怀希望地希望能拥有一块宽敞的宅基地,建造一栋多室村宅,以规避那令人谈之色变的交叉感染。他查阅资料,得知广东省村民享有宅基地的福利,平原、城镇郊区80平方米以下,丘陵地区120平方米以下,山区更是150平方米以下。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2020年,埔尾村委会在宅基地登记时,竟将林先生实际居住的村宅登记在了他的名下,这无疑剥夺了他申请宅基地的权利。那片土地,那座村宅,本是他父母的 legacy,如今却成了他无法逾越的鸿沟。

林先生心急如焚,向埔尾村委会负责人和西胪镇政府负责人寻求帮助,得到的却是“租一间房子”的无奈建议,而无人愿意伸出援手。

投诉之路,坎坷难行。两级法院均不予立案,最高法却最终决定受理此案。

2024年6月,林先生将希望寄托于政务平台,投诉宅基地问题。6月21日,汕头市潮阳区政府作出回应,表示将联合埔尾村进行研究,若政策允许,将优先为林先生申请分配宅基地。

然而,当真相揭晓,林先生一家6口,居住在埔尾村一栋占地4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多平方米的2层自建房中,这栋房屋是他继承父母的遗产,确权登记在他名下。区政府直言,林先生要求分配宅基地的诉求条件并不充分。

在这场与命运的较量中,林先生是否能够赢得一席之地?他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这一切,都让人不禁为他捏一把汗。

汕头市潮阳区地方政府针对林先生的诉求,作出了一纸回复。林先生对此并不甘心,他坚信自己的宅基地申请权被侵犯,于是他挺身而出,以“宅基地申请未在规定时限内得到审批办理”为理由,先后将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告上法庭,但均以失败告终。法院判决指出:“宅基地的分配,乃农村村民集体会议讨论决定的自治事宜。埔尾村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其宅基地分配行为,属于村民自治范畴,村委会对宅基地的管理,并非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法不属法院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

然而,不屈不挠的林先生并未就此放弃。2024年8月,他再次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10月10日,最高法正式受理了这起案件,一场关乎公平正义的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林先生毅然决然地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针对“子女如何继承在世父母的物业”这一棘手问题,发出了质疑之声。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的起点,便是被继承人之生命的终结。然而,林先生却无奈地解释道:“潮阳区政府竟然宣称我继承了父母的物业,但我的父母至今仍健在。”这一说法,显然与《继承法》的明文规定相悖。

尽管林先生的父母仅拥有两处面积分别为30多平方米和40多平方米的房产,但在丘陵地区,按照法规,村民一户的宅基地面积最多可达120平方米,因此,林先生父母的房产并不违规。

然而,村里却错误地将父母的宅基地登记在了林先生的名下,这使得他无法正常申请属于自己的宅基地。林先生在广东省司法厅官方公众号“广东普法”上找到了2023年7月18日发布的《农村“一户多宅”应如何认定?宅基地的常见法律问题,讲清楚了!》一文,文中明确指出,只要宅基地总面积不超过当地规定的上限,即便有多处宅基地,也可按一处宅基地进行确权。林先生以此作为合法申请宅基地的依据。

面对林先生的困境,村干部却表示,村民申请宅基地有严格的条件,林先生目前居住的房屋正是他本人实际居住的,而他的弟弟、父母均有住所,因此村委会无法通过他的宅基地申请。村干部还表示,林先生生病后,村委会已给予他低保、免除孩子学费、提供重病帮扶等帮助,每月能领到近万元的补贴,认为村委会已经尽力帮扶。

西胪镇政府的一名负责人也表示,林先生每月能领到约9700元的补贴,政府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但他提出的许多要求都显得不合理。负责人还提到,政府曾尝试协调帮助林先生租房,并将村里办公楼中的一间腾出来给他居住,但这些方案都被林先生拒绝了。“村中的宅基地资源本就稀缺,不少人家居住空间亦显局促。若将之让渡于他,旁人心中难免会泛起波澜。这位负责人面露无奈,语带叹息。林先生坚信房屋确权之举有误,拒不配合,却不知那座房屋,分明是他日夜栖息之所。村里诸多人家,不都是将父辈的居所继承而来吗?”

文章来源: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