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次手术,山东的“折叠男孩”在成都圆满结束了他的“折叠人生”。

图片[1]-历经四次手术,山东的“折叠男孩”在成都圆满结束了他的“折叠人生”。-小胖资源分享网 图片[2]-历经四次手术,山东的“折叠男孩”在成都圆满结束了他的“折叠人生”。-小胖资源分享网

8月26日,成都——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记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来自山东的少年姜延琛,这位曾被医生预言寿命不超过十三岁的英俊少年,在成都京东方医院脊柱外科梁益建团队的精湛手术下,经历了四次生死攸关的高风险手术,终于在今日,带着家人的期盼和祝福,欢声笑语地走出病房,开始了重返校园的旅程。

梁益建团队独创的脊柱矫形手术,被誉为“生命的奇迹”,它为姜延琛解除了“折叠人生”的束缚,让他重新拥抱健康与希望。8月25日,姜延琛在助行器的帮助下,坚定有力地迈出了第一步。新华社的摄影师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将这珍贵的画面永远定格。

从幼年起,姜延琛便与身体的痛苦为伴,每一步行走都显得异常艰难。他被诊断出跟腱挛缩,本以为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却未曾想,命运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原本柔韧的颈部逐渐变得僵硬,初三时,头部几乎紧贴后背,身体形态演变成了一道悲怆的“Z”形曲线,头与脊柱之间仅存一线之隔。

姜延琛的母亲于梅英,带着孩子四处奔波求医,却得到的尽是绝望的诊断——一种病因未知的罕见先天性肌肉病。从此,姜延琛成了世人眼中“反向折叠”的孤独患者。尽管疾病无情地侵蚀着他的身体,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他顽强地坚持学业,努力适应身体的变化,用膝盖跪坐在椅子上,完成了高中学业。于梅英,这位母亲的心中充满了酸楚,却始终如一地给予儿子无尽的支持。她日复一日地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接送儿子上学,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学校和同学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为他搭建起一道温暖的屏障。就这样,姜延琛在逆境中完成了高中学业。2022年,他趴在瑜伽垫上,以超过山东二本分数线近60分的成绩,被德州学院录取。

然而,踏入大学校门后,姜延琛的病情却愈发严重。2023年5月,因脊柱畸形导致的呼吸困难,他被确诊为脊柱反向折叠严重畸形,情况危如累卵。在网络上得知成都医生梁益建的治疗传奇后,他毅然决定前往成都求医。

实际上,梁益建,这位国内极重度脊柱畸形治疗领域的权威,早已在网络上被姜延琛的励志故事所打动。他回忆道,姜延琛来到成都时,病情已濒临崩溃,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脑水肿和昏迷。他向家属坦诚,“不做手术,必死无疑;做手术,风险极高,但希望犹存。”梁益建团队在极重度脊柱侧弯矫正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见证了无数奇迹的发生。这些成功的案例,如同灯塔,为患者家属带来了重生的曙光,激励他们在成都的治疗之旅中坚守信念。每一次手术,都如同在险峻的山巅上攀登,其难度远超常规的脊柱矫正手术。患者的脊柱呈现反向折叠的形状,与常见的“驼背”大相径庭。脊柱逆向弯曲,宛如被无形的力量拉伸,使胸腔变得极为脆弱,肋骨无力扩张,膈肌在胸腹腔的高压下难以下沉。梁益建医生曾用形象的比喻描述:“在深井中作业,四周都是至关重要的器官。”他进一步阐述,医疗团队通过创新的“反向截骨”技术,将拉长的脊柱矫正成类似驼背的形态,巧妙地拓宽了手术空间。

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6月,梁益建团队为姜延琛成功进行了四次手术,总计矫正了约170度的脊柱弯曲,谱写了一曲医学奇迹的乐章。

8月6日,姜延琛在病房中迎来了他的21岁生日。这一天,他已经能够坐在床边,目光坚定地环视四周,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告别过去的20年,我将迎来全新的人生篇章。”

姜延琛的康复之路,同样得益于康复治疗师杨潇的精心照顾。杨潇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严格而周到的康复计划,从每一块肌肉的拉伸到每一次呼吸的调整,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自去年8月入院以来,姜延琛每天进行超过10个动作的训练,每个动作重复上百次,平均每日训练6小时,累积时长已超过2000小时。他坦言:“有时真想闭上眼睛,逃避这无尽的锻炼。”然而,他从未放弃,凭借顽强的毅力,他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8月13日,姜延琛首次在助行器的辅助下尝试独立行走,他成功地迈出了这一挑战性的步伐,呼吸和心率在行走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如今,姜延琛即将重返他梦寐以求的校园。他说:“我想要四处走走看看,好好生活。”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预示着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即将开启。

文章来源:西瓜资源分享网 https://xigua9971.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