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月起,“北京范儿”短视频竞赛正式启幕,迅速引发了全民参与的创作热潮,遍及全国。尽管首期以“古都新韵”为主题的赛事已逐渐远去,但其留下的余音仍绵长,让人难以忘怀。截至目前,参赛作品已超过七万,其庞大的规模令人惊叹。这些独具匠心的视频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古都北京的丰富多彩,其中所体现的北京精神更是熠熠生辉。
此次大赛不仅见证了“短视频+经济”与“赛事经济”的巨大潜力,而且逐步构建起由主流媒体引领、网络大V联手、普通网民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宣传新格局。其现象级的传播效应初露端倪,令人充满期待。
全民创作的热情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持续不断。人们在故宫漫步,攀登长城,感受胡同文化的韵味,品味天桥戏曲的韵味,沐浴在蓝天碧水的怀抱中,享受“天工”赛事的激情,这一切都彰显着“北京范儿”的魅力。庄重与时尚的融合,现代与传统碰撞,这“北京范儿”蕴含着无限可能,答案隐藏在这些短视频的精彩瞬间里。
“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自启动以来,已走过三个月的征程。期间,“古都新韵”主题为网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这座古老城市的现代脉动。在七万件参赛作品中,近半数由普通网民创作。从短视频的表现来看,拍摄地点遍布全市各区,涵盖文化、消费、旅游、体育、科创等多个领域,全城共创的势头日益强劲。
众多由普通网民拍摄的作品,聚焦胡同生活、老字号店铺、传统小吃、京剧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展现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传承着“京味儿”的韵味。北京市民不仅“局气”,更有“面儿”。许多参赛作品通过描绘北京大爷热心为外地游客指路、邻里互助、参与志愿服务等场景,展现了北京市民的热情、规矩和人情味,让人感动不已。
视频博主大鼓楼以其独特的视角,投身于“北京范儿”短视频的拍摄,仿佛在用镜头为这座城市进行一场深情回望。他说:“在这座我脚下生根发芽的城市,纵然熟悉如掌上明珠,却仍有无数角落等待着我去探寻。”至今,他已用镜头记录下17个关于“北京范儿”的故事。在镜头的捕捉下,普渡寺静静地坐落在故宫千米之外,成为文化探索的新地标;海淀的“三山五园”借助科技的力量焕发新生,刷新了我的认知;在顺义的啤酒节和音乐节上,年轻人的热情洋溢,描绘出充满活力的“北京风格”。每一次按下快门,我都深深沉浸其中,我希望能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北京的多样性,一个持续变化、勇往直前、充满活力的北京,打破那些既有的刻板印象。大鼓楼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自豪。
在这场短视频的闪耀舞台上,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者,他们中有的刚刚融入这座城市,有的在这片土地上漂泊已久,还有的跨越重洋而来。他们的作品如同细腻的画卷,生动地描绘出北京这座首都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宽广胸怀和深厚包容力。
阿根廷视频博主功必扬自2007年开始在北京扎根,度过了十六个春秋。他亲眼目睹了北京的巨大变迁,从最初的4号线地铁尚未开通,到如今地铁网络位居全球前列,功必扬不禁感慨万分。他充满激情地说:“刚来时,我对北京的一切都感到新鲜,现在,我更希望我的短视频能够跨越国界,向更多外国朋友展示一个真实、立体的北京,让他们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