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岁月,转瞬即逝,然而29年前的一幕,在四川宜宾长宁县城依然历历在目。那时,一对充满希望的青年恋人,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步入了镇政府的民政办公室,准备共同迈入婚姻的殿堂,开启人生的新篇章。然而,就在他们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幸福生活时,一道意外的门槛横亘在他们面前——民政工作人员告知他们,要完成婚姻登记,还需额外支付200元,这笔钱将用于购买一份“社会养老保险”。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对曾经的青年恋人已步入晚年。回首过去,他们不禁感叹,当年那笔对他们来说可谓“巨资”的投入,如今却只是一纸空文。那份曾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生活保障期望的“养老保险”,在现实的冲击下,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2025年8月21日,年满60岁的粟培老人,面对记者,缓缓道出了他心中的疑惑与无奈。近期,他联系了长宁县民政局,得到的答复却让他心头一沉——所谓的“养老保险”根本无法兑现,他们能得到的唯一补偿,仅仅是当初缴纳的200元本金。
同一天,长宁县梅洞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向澎湃新闻证实,粟培老人手中确实握有一本象征着保障的“红本本”。然而,遗憾的是,在那个时代,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体系,这本“红本本”也只是一纸空文。如今,面对粟培老人,似乎只剩下了退还那早已不再具有任何价值的200元保险金这一条路。
这段往事,宛如一个残酷的寓言,将时代的变迁与人性的脆弱交织在一起,引人深思。它不仅提醒我们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在无声中,呼唤着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责任担当。它让我们明白,历史的教训不容忘记,而未来的保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构建和维护。
©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内容仅作为个人学习、研究以及欣赏!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共同维护和谐健康的互联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