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的金风送爽之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印度,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和总理莫迪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这场会晤在中印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王毅外长在会晤中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印作为新兴的发展大国,应当携手共进,推动双边合作的蓬勃发展。
王毅外长指出,中印两国作为地理上的近邻,更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共同开拓发展的广阔天地。他特别提到中印建交75周年的重要节点,认为这是一个契机,引导两国关系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避免陷入边境纠纷与误会的漩涡。中国方面坚定地表示,将合作视为当务之急。
印度方面在王毅外长访问期间也展现出积极的姿态。苏杰生外长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表示愿借此机会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支持中国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峰会。莫迪总理也明确表示,中印两国应携手为伙伴而非对手,并呼吁双方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小矛盾演变成大争端。这些积极的表态似乎预示着中印关系有望逐步回暖。
然而,随着王毅外长印度之行的落幕,局势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印度官员突然出面澄清,称苏杰生关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声明被误读,并重申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未曾改变,未来将继续与台湾地区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保持合作。这一说法引发了中国的严正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出,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并揭露有人企图借台湾问题挑起争端。
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反复无常,以及随之而来的导弹试射行为,令人匪夷所思。王毅外长离印之际,印度在奥里萨邦试射了烈火-5型导弹,其射程之远足以覆盖中国全境,仿佛是对中国的一次无声挑战。这种做法背后的动机,有观点认为,是印度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交织下做出的选择。
从外部关系来看,印度与美国的关系近期并不和谐,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并未给印度带来预期的利益,反而加重了其经济负担。在这种背景下,印度选择与中国改善关系,不失为一种现实策略。然而,印度对中国始终保持着一份深沉的警惕,这份警觉如同磐石般坚固,非一朝一夕的对话便能撼动。同时,印度国内政治风云,莫迪政府正面临着经济困局与社会纷争的双重夹击,挥舞军事力量的旗帜,以维持国内民族主义的昂扬情绪,便成为了其政治策略的一环。
追溯中印关系的过往,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纠葛,可谓源远流长。尽管近年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合作意愿亦有所显现,但印度对于中国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抱持着深深的疑虑。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展示其核威慑力,某种程度上,是对自身战略地位的“心灵慰藉”,令其误以为在战略棋局上握有一丝优势。
然而,从客观的视角审视,印度的这一举动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效果。中国在导弹与核力量技术领域的水平,远超印度。因此,印度所展示的这些“肌肉”,在中方眼中,并未真正撼动战略格局。至于台湾问题,印度的立场摇摆不定,如同走钢丝般小心翼翼。这种策略实则风险极高,因为中国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坚定不移。若印度在此问题上频繁改变立场,恐将对中印关系的改善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狐狸资源分享网 https://huu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