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曾在夜宵领域大受欢迎,成为备受瞩目的美食象征。然而,如今它似乎已不再拥有往日的辉煌。

图片[1]-小龙虾曾在夜宵领域大受欢迎,成为备受瞩目的美食象征。然而,如今它似乎已不再拥有往日的辉煌。-小胖资源分享网

8月16日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本是人们享用晚餐的黄金时刻。记者恰在此刻抵达一家昔日门庭若市的龙虾馆,却惊讶地发现店内人流稀少。往昔周末,顾客需排队等待一至两小时,才能品尝到美味,但如今上座率不足六成。店长王磊无奈地表示,2023年暑期,正值旺季,每日销量可轻松超过2000斤,而现在,1000斤的销量已算是佼佼者。客流量锐减近四成,营业额也只能勉强保持去年同期的七成左右。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品尝小龙虾的人越来越少?九龙坡区一家龙虾馆的90后顾客赵明感慨道:“过去,这里总是热闹非凡,朋友们聚餐宵夜,小龙虾往往是首选。但近年来,随着餐饮选择的多样化,小龙虾的热度似乎有所下降。今年,我至今才第二次吃小龙虾。”他的话或许反映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心声——夜宵的选择如此丰富,点小龙虾的频率自然也就下降了。

市场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九龙坡区的孙女士更倾向于在家自己动手烹饪:“市场里四钱规格的小龙虾,最低售价15元/斤,再加上一包十三香调料,自己做的口味也不差。”这种消费降级现象直接冲击了中低端餐饮市场。

同样感受到小龙虾市场寒意的还有批发商。在重庆双福国际农贸水产卸货区,小龙虾货车比往年减少了三成。批发商李伟指着规格板,苦笑着说:“夏季本是小龙虾销售的旺季,今年五一期间‘789钱’大虾仅售17元,但到了8月,价格就飙升至40元/斤,餐饮店卖不动,我们也很难做。”

消费端销售不畅,为何批发价却仍在上涨?双福国际农贸城市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解释称,今年全国养殖规模激增30%,而消费端销量却下滑了8%。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失灵——虾农因预期价格未达心理价位,选择“谈不拢价就倒虾回塘”,批发环节价格坚挺,而终端门店提价困难,利润空间被挤压,行业洗牌的压力持续增加。在这个夜晚,龙虾馆的冷清无声地反映了市场的变化。

文章来源:卓越资源分享网 https://ziyuanfen.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