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一个平凡的夏日午后,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的一处西瓜摊,却因为“反向抹零”现象引发了一场消费纠纷。一位顾客在挑选西瓜时,原本应支付8.76元,但摊主却索要9元,这意外的加价让顾客感到困惑。摊主的态度强硬,不仅未解释原因,还激动地夺走了顾客的车钥匙,试图阻止顾客离开,这一小争执瞬间演变成一场消费争议。
次日,这段争议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摊主事后辩称,由于西瓜一旦切开便难以再次销售,因此采用了“向上取整”的策略。然而,这种解释并未平息公众的愤怒。
事件发生后,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有人愤怒地表示:“商家欺客,无恶不作!仅仅8.76元就被篡改为9元,看似微不足道的两毛四分,实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践踏,这不是变相的‘窃财’吗?而夺钥匙的行为更是违法行为,若不严惩,谁还敢安心消费?”另有网友对摊主的逻辑表示不屑:“切开西瓜影响销售,这与消费者有何干系?商家经营不善却让顾客背锅,还堂而皇之地加价,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抢劫’吗?市场监管部门必须介入调查,绝不能让这样的黑心商家继续坑害消费者。”
那么,商家的“反向抹零”行为是否已经触犯了法律底线呢?根据《价格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经营者有义务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另行加价。在本案中,摊主未事先告知消费者“向上取整”的潜规则,擅自将8.76元篡改为9元,显然是在标价之外加价,违反了明码标价的法定义务。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也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商家的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剥夺了其公平交易的权利。如果消费者选择维权,商家不仅需要退还多收的费用,还可能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每个商家都应该遵守的法律义务。
©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内容仅作为个人学习、研究以及欣赏!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共同维护和谐健康的互联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