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的拂晓,深圳前海壹方城的边际逐渐染上了柔和的晨光,而壹方城的苹果直营店亦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光里,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到了上午10点,伴随着一声嘹亮的揭幕声,店铺正式迎来了开业,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场面异常热闹。更有消费者为了抢占先机,于前一晚便在店外搭建了临时的休息处,他们在夜幕中的身影显得尤为坚定。
然而,与往常不同,这次人们竞相追逐的并非iPhone或MacBook,而是一款印有苹果Logo的保温杯。这款看似普通的保温杯,在开业不到半天的时间内,在二手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其价格竟然飙升至300至500元,甚至超过了某些国产保温杯的零售价。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秘密?
1.苹果此次是否将“饥饿营销”策略巧妙地应用于保温杯之上?
苹果的营销手法历来神秘,他们总能通过限量、定制、专属感等手段,精准地激发消费者的收藏欲望。在深圳新店开业之际,苹果特别推出了一款名为“这方来逐浪”的保温杯,杯身上印有彩色的苹果标志,仅限开业当天赠送。这种“限量”+“免费”+“苹果Logo”的组合,无疑点燃了消费者的抢购热情,让黄牛们兴奋不已。
有人甚至调侃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免费鸡蛋,这届年轻人抢的是保温杯。”然而,问题在于,是否真的有人愿意花300元购买一个苹果保温杯?
2.在排队的人群中,谁才是真正的果粉,谁又是黄牛?
从现场照片来看,排队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真正的果粉
例如宁波的吴先生,特意乘坐高铁来到深圳,提前一天晚上8点便到达店门口等候,只为了抢到“001号”排队手环。这些人并非为了转卖,而是为了追求“首批进店”的仪式感,甚至有人连续多年参加苹果新店开业,只为收集不同的纪念品。
第二类:职业黄牛
他们并不关心苹果产品,只关心“这东西转手能赚多少钱”。保温杯免费发放,转手就能卖到300元,一晚上的收入甚至可能超过送一天外卖。因此,在凌晨3点的深圳街头,有人裹着毯子刷短视频,有人直接铺床入睡,只为了天亮时能领到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