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大学教授果断转向从事废品回收领域,经过一年的努力,其公司总营收成功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图片[1]-一位资深大学教授果断转向从事废品回收领域,经过一年的努力,其公司总营收成功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小胖资源分享网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年约有80万吨的动力电池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们若铺展开来,其覆盖之广,竟可堪比750座标准绿茵足球场。在这堆堆如山、看似废弃的残骸背后,却藏着一位前大学教授许开华深邃的目光,他从中洞察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位毕业于中南大学的许开华教授,以挑战陈规陋习为己任,他通过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不仅打造了一家市值达数百亿的上市公司,更将事业版图成功延伸至全球市场。

在这片深圳郊外的荒芜之地,堆积如山的动力电池残骸,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许开华教授俯身拾起一块电池碎片,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希望的光芒。在旁人眼中,这些废旧电池如同潜伏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电解液泄漏,金属污染地下水,甚至可能引发爆炸。然而,在许开华眼中,它们却是沉睡的“电子僵尸”,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这些“僵尸”体内蕴含着锂、钴、镍等关键金属,若能悉数回收,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据统计,每回收1吨废旧电池,即可获利约2.5万元。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迎来首次大规模退役高峰。这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非凡。

我国在锂、钴、镍等关键矿产上对外依赖度极高,尤其是钴的进口依赖率高达98%。因此,二手电池回收成为了缓解这种供应链风险的关键途径之一。这不仅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更能为我国产业链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二手电池回收之路并非坦途,其难度之大,令众多传统回收企业望而却步。

这些电池本身即为危险品,拆解过程中存在爆炸起火的风险,而面对各式各样的电池型号,许多企业更是感到力不从心。人工拆解效率每日不足5组,回收工艺复杂,需化学和物理方法逐层分解,技术门槛高,回收成本有时甚至高于直接购买矿石冶炼。在众人对废墟避之唯恐不及的当下,许开华却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犹如沙漠中孤独的绿洲,他于2001年,以35岁的壮年之躯,孕育了格林美的种子,立志要让“废物重生,地球重现绿意盎然”。他的心中怀揣着理想主义的炽热,却步履坚定,脚踏实地。他洞察到二手电池中蕴藏的宝藏,坚信技术之剑与成本之盾的挥舞,便能将其化为财富的源泉。于是,格林美将巨额资金、宝贵时间与人力投入到技术研发的熔炉,锻造出一套安全高效的“拆解与资源化提取”工艺,将报废电池变废为宝。这套工艺如同炼金术士的秘籍,几乎能够将钴、镍、锂等关键金属从电池中百分百地提炼出来,其纯度之高,足以直接进入新能源产业链的原料殿堂,为新电池的生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正是这份执着与坚持,让许开华和他的团队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迈入2024年,对格林美而言,宛如一颗闪耀夜空的璀璨星辰,在资源回收利用的浩瀚星河中熠熠生辉。公司营收总额高达332亿元,市值更是冲破300亿元的高峰,攀登至新的巅峰。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三星、LG、宁德时代等电池

文章来源: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