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拉姆特大学的博学之士、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的睿智研究员,在8月1日这场关税休战的硝烟散去之后,特朗普总统果断签署行政令,挥舞关税之剑,对66个国家实施10%-50%不等的多重打击。那些与美国在贸易之路上步调不一致的国家,如傲慢的英国、远方的澳大利亚,将面临10%的基准税率;而那些在盟友之路上与美同行,并慷慨提供能源采购与投资协议的经济体,包括欧盟、日韩及东南亚的伙伴,也将承受15%-20%的税率压力。对于那些对美国强硬立场毫不退让的国家,特朗普毫不留情,祭出高达35%、49%、甚至50%的惩罚性税率,加拿大、瑞士、巴西等国首当其冲。而中国与墨西哥,作为例外,获得了一线谈判的宽限期。
尽管特朗普在“解放日”宣布的平均税率有所降低,但18.3%的关税壁垒依然高耸,远超特朗普执政初期2.4%的历史最低点,创下了自194年以来的新高。新关税将于8月7日生效,尽管多国仍在艰难谈判中,但学界无法忽视这一关键议题:这场关税博弈的终局将走向何方?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又将如何演变?这不仅是学者们心头的疑问,更是每一个关心世界经济命运的人士所共同关注的焦点。
耶鲁大学最新报告揭露:8月1日,美国平均关税水平狂飙至18.3%,刷新自1934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特朗普总统将关税视为其绝对权力的象征。即便其征税行为曾遭受法律上的质疑,但他却凭借《1937年贸易法》与《紧急经济法案》,成功实现了四大战略目标。
首先,关税作为财政利器。特朗普总统对麦金莱时代的关税地位仍怀有眷恋,尽管他曾误言要求亚马逊等美国企业“吞下关税”,但始终不遗余力地宣扬“外国付费论”。
然而,政府引用的学术研究却揭示,高达95%的关税成本最终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其本质无异于一种累退性消费税,主要由低收入群体承担。这种设计意图抵消主要惠及富人的减税政策(即所谓的“大而美法案”)。2025年上半年,关税收入高达870亿美元(其中6月266亿美元,是常规水平的四倍),这一数据充分印证了该策略的成效。
随着关税税率不断攀升,美国家庭,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将承受更沉重的税负,进一步加剧财富分配不均。
其次,关税充当了产业保护的伞。自195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业持续萎缩,1980年代的金融化浪潮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在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驱使下,企业普遍采取了“裁员-外包-并购-回购”的资本运作模式,而非“保留-再投资”的实业路径。要逆转去工业化趋势,就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重构——削弱金融资本的话语权,加大基础设施、新能源、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力度。
这幅画卷映照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身影,然而,特朗普却选择了将问题简单化,将关税作为其“美国至上”理念的基石。在这种缺乏深刻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关税犹如一柄双刃剑,不仅推高了工业品的价格,扰乱了供应链的秩序,更抑制了投资者的信心,加剧了就业的不稳定性和通胀的压力。
将视线转向特朗普的系列政策,从削减联邦支出、取消新能源补贴,到大规模驱逐移民,这一连串的组合拳,似乎在向世界宣告着美国工业竞争力的复苏。然而,这套政策组合,实则如同一幅精心编织的幻梦,几无可能将美国工业带回到昔日的辉煌。
再者,关税在特朗普的眼中,不过是一枚棋盘上的棋子,他将其作为谈判的筹码。他宣称自己获得了万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承诺,然而,这不过是数字游戏罢了。苹果公司所谓的“四年5000亿美元投资”,与它2024年高达1004亿美元的股票回购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日本承诺的5500亿美元中,仅有区区1-2%属于真实投资;而沙特、卡塔尔所谓的“投资”,不过是采购合同;韩国承诺的3.5年1000亿美元计划,也不过是维持其2024年232亿美元的年投资规模。
这些数字游戏,无法掩盖其背后的实质:若特朗普一味追求扩大出口,却忽视提升生产率,这无疑是在变相缩减美国民众的消费份额。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加速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当各国不再愿意用实物资源去兑换美元纸币时,美国战后建立的金融特权体系,将面临崩溃的边缘。
第四,关税在特朗普手中,更是一把锋利的地缘政治武器。税率的不同,暴露了他的政治算计:欧盟、日本获得了15%的优惠税率(原定30%),而金砖五国则遭受了重创(印度25%、中国与南非30%、巴西50%)。特朗普试图借此逼迫中国和印度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迫使巴西和南非调整内政议程。然而,这种威逼利诱的策略注定是徒劳的——中国等大国必将进行反制,中等强国将寻求新的贸易联盟,甚至连欧盟等传统盟友也在加速“去美元化”的布局。关税的博弈,反而成为了构建“去美国中心化”多边贸易体系的催化剂。
美国七月就业数据跌落至历史深渊,犹如一场自损八百的关税之战,其硝烟未散,战局仍扑朔迷离。历史的长河中,关税政策的魔咒往往在两年之窗后,悄然化作永恒。特朗普总统昔日高喊“关税万能”,如今却不得不面对经济现实的残酷考验:2025年二季度,消费支出增速急转直下,仅为前一年的半壁江山;7月非农就业数据仅增7.3万人,五月、六月累计下修26万,令人瞠目结舌;制造业PMI指数更是创下九个月来的新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更是从5月的2.4%飙升到6月的2.7%,涨幅之猛,令人侧目。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之下,被誉为“TACO”(特朗普总认怂)的特朗普总统,或许在宣布“重大胜利”的余晖中,不得不部分撤回关税的利刃。然而,即便及时刹车,美国政策的信誉和多边体系的根基已然遭受重创,一个摒弃美国霸权,多极世界秩序加速形成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