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近日发布警示: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日益增多,公民个人信息及国家秘密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作为网络空间的参与者与网络安全守护者,每位公民都应提高警惕。
重点提示:异常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危险。
——异常附件可能引发危机。一些单位公开工作邮箱,却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攻击目标。某单位在发布公告前公开邮箱征集意见,收到多份反馈。一天,工作人员打开一份《XX事项的反馈意见》邮件,电脑界面却自动跳转至下载超大附件的界面。工作人员未察觉异常,点击下载并解压,导致邮箱账户信息泄露。经查,该邮件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钓鱼”邮件,旨在诱骗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恶意文件,窃取敏感信息。
——默认密码隐藏风险。李某在海边开设小商铺,安装了智能网络摄像头。发现摄像头自动旋转,怀疑遭受网络攻击,遂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经查,摄像头存在定期访问境外网址并传输数据的情况,因使用出厂默认弱口令密码且未更新软件,被境外黑客攻击,导致监控系统控制权限被获取。国家安全机关指导相关人员修改密码、设置软件自动更新、调整摄像头位置,有效防止了后续危害。
——自动备份存在隐患。某涉密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小王为方便技术交流,加入网络技术讨论群组,同步登录个人账户并设置文件自动下载功能。在一次保密检查中,国家安全机关发现小王电脑感染病毒,自动下载木马软件并定期访问境外网址。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常利用此类渠道投放病毒,对境内重点人员实施攻击窃密活动,需引起警惕。
网络安全“三个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及时报告。——强化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切勿随意点击未知链接或打开可疑附件,掌握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避免在未知网站输入账户密码、个人信息或敏感资料;严禁在非保密电脑上进行涉密内容的传输、处理和发布。一旦遭遇钓鱼攻击,应立即断开网络连接、清除病毒、重置密码。
——确保软件防护措施到位。工作电脑需安装可信的杀毒软件,并定期进行系统扫描以清除恶意软件;及时更新官方发布的安全补丁,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在日常生活中,应谨慎使用社交平台的自动下载功能,只从官方或可信渠道下载软件,避免安装来源不明的可能携带病毒的软件。
——了解账户管理知识。互联网设备应避免使用预设的弱密码或简单密码;对于重要账户,应定期更换密码,并启用双重验证、异常登录报警等安全功能;单位内部账户可启用白名单功能,以降低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若公民发现网络攻击或其他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应立即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