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新闻,台积电揭露一名工程师涉嫌窃取2纳米制程技术的机密信息。经过台湾检方的调查,法院批准了对3名涉案人员实施羁押禁见。鉴于台湾“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已将14纳米以下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列为台湾的核心关键技术,该委员会于5日宣布,对于窃取此类核心关键技术商业机密的案件,将依照规定由检调部门负责侦办,并加重刑罚,最高可判处12年有期徒刑及1亿元新台币的罚款。
根据最新消息,台湾“高等检察署”知识产权署于5日宣布,台积电前员工陈姓男子及已离职员工吴姓男子等人涉嫌非法获取商业机密。7月份,当局展开调查,根据“国家安全法”向法院申请对陈姓男子等三人实施羁押禁见,法院已批准此请求。
台积电于5日表示,经过内部调查发现商业机密泄露的情况,已对涉事违规人员进行了严厉处罚,并已采取法律行动。
台湾“科学及技术委员会”于5日晚间进一步说明,若商业机密涉及境外窃取台湾核心关键技术,将由检调部门侦办,并加重刑罚,最高可判处12年有期徒刑和1亿元新台币的罚款。
台湾《工商时报》指出,鉴于该案发生在2纳米量产前的关键时期,业界普遍认为这不仅是简单的内部违规,而是具有明确目的的商业间谍行为,可能对台积电的技术优势构成重大威胁。
报道指出,此事件涉及台积电研发中心和新竹宝山Fab20厂区,共有9人涉案,包括3名2纳米试产工程师和6名研发支援部门工程师。案件起因于台积电发现异常流量,发现部分员工在远程工作时违规接入内部研发系统,并通过手机或外部设备截取并转发机密技术资料。
供应链消息透露,泄露的资料流向了一名在日系设备公司工作的工程师,此人曾是台积电系统整合部门的前员工,与研发团队保持紧密联系。由于该日系公司是台积电的重要设备供应商,此事引起了其总部的高度关注,已派高层和法务人员紧急赴台,与台积电法务部门对接,全面调查资料来源、目的和影响范围。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认为,先进制程采用高度分工和模块化设计,单一站点资料难以复制整个制程,但如果涉案人员具备研发背景,并掌握2纳米合格率调校的关键参数和制程条件,可能会大幅缩短竞争对手的追赶时间,尤其是对积极发展2纳米技术的厂商来说,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报道指出,目前全球仅有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和Rapidus四家企业持续投入2纳米技术研发,预计台积电最早将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量产。该制程技术是典型的“核心关键技术”,一旦泄露,将改变全球芯片制程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