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王女士,作为两位孩子的母亲,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压力不轻。每个周末,她都会抽出时间来家中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大约一个月前的那个周末,在她把两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哄入睡后,她轻手轻脚地离开了卧室,开始了一连串的家务活,包括擦桌、拖地、整理绘本等。完成这些工作后,她感到一阵轻松,便去阳台晾衣服,打算在沙发上休息一下。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就在王女士晾衣服的时候,她不慎踩到了阳台边缘湿滑的瓷砖,导致脚下打滑,身体失去平衡,从16楼坠落至楼下的小客车上,场面非常危急。幸运的是,一位正在散步的路人发现了这一情况,并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王女士已经处于意识模糊状态,面色苍白,呼吸微弱。他们立即对她进行了颈托固定、吸氧等初步急救措施,并迅速将她送往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
到达急诊室时,医生发现王女士出现了严重的低氧、低血压,左上肢形态异常,明显骨折。随即,他们呼叫了创伤应急抢救团队,普外科、胸外科、骨伤科、急诊科和ICU的医护人员迅速到位,对伤情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吸氧、开通静脉通路、补液升压等初步治疗,使王女士的生命体征得以稳定。
随后,医务人员对她进行了CT和超声检查,全面评估了她的全身伤情。结果显示,王女士颈椎横突骨折、胸椎骨折、多根肋骨骨折、左侧血气胸、双侧肩胛骨骨折、腰椎骨折、骨盆骨折,肝脾破裂,血红蛋白水平持续下降,表明她存在活动性出血,严重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凝血病,死亡风险极高。
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紧急讨论,医院立即将王女士送入手术室。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周黎明通过DSA下的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止住了肝脾破裂导致的出血;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军进行了左侧胸腔镜下肺修补术和肋骨骨折复位,骨伤科团队则进行了左上肢的外固定支架术。
术后,王女士被转入重症医学科接受严密监护治疗。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美齐和副主任医师席绍松为她制定了全面的诊疗方案,每日评估病情,积极输注血制品,纠正凝血功能,同时进行容量管理、感染控制和脏器功能支持。
入院第三天,经过积极的抗炎、消肿和脱水治疗,骨伤科团队为她进行了胸椎骨折手术,固定胸椎并减轻脊髓压迫,以降低截瘫的风险。在住院期间,王女士经历了出血、凝血、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难关,但最终都安全度过了。在医护团队的悉心治疗与照料下,王女士的病情迅速好转,生命体征稳定,各项健康指标逐步改善。在第7天,她成功摘除了气管插管。与此同时,重症医学科的专业团队为王女士制定了全面的康复计划,包括针灸、中药调理,以及从基础呼吸、咳痰练习到后续的肢体和心理康复。经过三周的康复训练,王女士顺利从重症医学科转入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
张美齐主任医师强调,高处坠落事故瞬间可能引发致命的多发伤,如骨折、内出血、器官破裂和脊柱损伤等。事故发生后10分钟是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