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身无分文的白鹿与今日的千万身家形成鲜明对比:那个曾仅拥有500元的她已不复存在。
在《长月烬明》的拍摄现场,白鹿的膝盖因拍摄而青紫,化妆师看着心疼不已。
她轻轻摆手,安慰道:“没事儿,拍完这条戏就好。”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日。户外气温高达40度,她身着沉重的古装,汗水与妆容交织流淌。休息时,工作人员递来水,她却先递给了旁边的群演。
“您先喝,我不急。”
这番话虽显客套,却出自她自然的口吻。正如十年前她在淘宝店拍摄服装时,总是习惯性地将最后一个包子留给摄影师傅一般自然。
然而,如今她一部戏的片酬便能购买数万个包子。
昨日,一张为闺蜜庆生的照片登上热搜,网友们的热议焦点落在了她手中的“叶”字道具上。有人猜测这是新剧的线索,也有人认为是她的随意涂鸦。
事实上,这些细节并不那么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照片中那个笑得眼睛都眯起来的女孩,她似乎还是那个十年前为了区区500元拍摄费而精打细算的淘宝模特。然而,又似乎已有所不同。
还记得吗,2014年她们住在北五环外的城中村,那里的房租是800元,两人平分。白鹿那时候拍摄一套服装照片能赚50元,如果是质量更好的,能拿到100元。一个月能有三四千的收入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那个夏天异常炎热。由于没有钱安装空调,她们只买了一个小风扇,轮流吹着。白鹿总是说自己不热,把风扇让给呵呵。实际上,她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
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日子虽然艰辛,但生活却很简单。
拍摄完照片后,她们就回家煮泡面,偶尔会奢侈地加个鸡蛋。晚上,两人挤在单人床上,刷着手机,看着别人的生活,幻想着自己的未来。
“等我成名了,就给你买个大房子。”白鹿常常这样承诺。
轻笑一声,她对她说:“先火了再说。”
后来,白鹿果真名声大噪。《周生如故》热播期间,经纪公司的电话络绎不绝。代言、综艺、电影,各式各样的邀请纷至沓来。
业界人士与她交流时,语气中透着恭敬,恭敬中又带着几分讨好,讨好之中还带着一丝算计。
她依旧住在那间小屋里。呵呵劝她换一个更舒适的地方,她却表示习惯了,不愿搬家。
直至某天夜晚,她突然给呵呵发来微信:“我是否已经变了?”
呵呵询问她为何有这样的想法。
“今天有个群演想和我拍照,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会不会影响拍摄进度。”
那一次,她首次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娱乐圈的魔力往往在不经意间重塑个体,让人误以为自己依旧如故,实则早已面目全非。
幸运的是,白鹿保持着一定的清醒。
她开始有意识地自我提醒。在片场,她会主动向每一位工作人员问好,不论对方是导演还是场务。有群演生病,她会悄悄购买药品。在节日里,她会为大家准备小礼物,从不留下自己的名字。
这些行为在他人眼中或许显得刻意,但了解她的人明白,这恰恰是她本性的体现。
在《奔跑吧》的录制过程中,她那标志性的笑声让全网都难以忘怀。弹幕上充斥着“真实”、“没有偶像包袱”的赞誉。
然而,我更倾向于相信,那不过是她试图找回自我的一种手段。
在这个容易让人迷失的行业中,她以最纯粹的方式坚守初心。笑得大声,累时直言不讳,快乐时如同孩童般尽情舞动。
关于粉丝,她的态度同样独特。
在直播间的互动中,她总是鼓励“鹿茸”们珍惜自己的生活,避免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追星活动中。面对过激的粉丝行为,她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批评。
“你们应当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将我视为生活的全部。”
在饭圈文化中,这样的言论可能会被视为不合时宜。然而,她却直言不讳。
出乎意料的是,“鹿茸”们对她反而更加喜爱。
或许这正是真诚的力量所在。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套路的世界里,真诚本身就是最深的套路。
在慈善公益方面,她也积极参与,却保持着低调的姿态。“免费午餐”项目的捐款记录中,偶尔能见到她的名字,虽然捐款数额不大,但她一直持之以恒。
在河南遭受水灾之际,她并未通过微博进行宣传,而是选择了默默捐款。当这一善举被媒体揭露后,她感到些许尴尬。
“这种事情无需让众人皆知。”
提及那张庆生照片,手中的“叶”字道具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这究竟是新剧的线索,还是随意的涂鸦?
我个人却认为,这更像是一种象征。
叶脉的清晰与力量,支撑着整片叶子的生命。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白鹿这十年的成长路径,尽管环境和身份发生了变化,但那些最本质的特质始终如一。
她对朋友的真挚,对工作的严谨,对生活的热情。
然而,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我有时也会对自己的信念产生怀疑。
十年前,为了区区五百元的拍摄费用都要犹豫不决的女孩,如今是否依旧存在?
抑或,她已在某个鲜为人知的夜晚,无声无息地逝去?
而如今,站在聚光灯下的,不过是精心包装的商品罢了?
我无法得知答案。
然而,我选择相信,那个女孩依然健在。
就如同她手中那片“叶”子,静谧地述说着成长与恒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