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炎炎夏日,河南省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酷热考验。自7月份起,这片位于中原的肥沃土地被连绵不断的高温所笼罩,平均气温达到了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气象资料,驻马店、周口、商丘、信阳等区域的某些气象监测站已连续超过30天未出现有效降水。特别是驻马店,7月份的降水量仅为6毫米,不足往年同期的十分之一。目前,这场长时间的高温与干旱气候正在对河南省的秋季粮食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位于周口市淮阳区的田野上,62岁的农民李建国在炎炎烈日下仔细检查着灌溉设施。他布满老茧的手轻轻触摸着玉米的叶子,发现叶子边缘已经泛起了焦黄。”往年这个时节,玉米杆已经能长到我的腰际,而现在却只到腰部。”李建国向前来采访的记者透露,为了挽救这一季的农作物,他已连续20多天不分昼夜地利用井水进行灌溉。”我从业40多年,从未遇到过如此干旱的天气,从开始灌溉至今,我已瘦了将近二十斤。”更令他担忧的是,持续使用地下水灌溉导致的巨额电费——短短一个月内,电费开支已超过2000元,这对一个普通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河南省,像李建国这样的农户并不罕见。位于驻马店市西平县的农户王秀兰,其花生田也正遭遇着严重的挑战。”井水根本无法渗透到土壤深处,一旦浇灌,地表水分迅速蒸发,而土壤底层依然干燥。”王秀兰感叹道。往年这个时期,花生枝叶茂盛,但如今却显得稀疏。当地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指出,持续的酷热使得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传统的灌溉方法效果显著降低。
河南省面对严重的旱情,立即启动了应对措施。根据河南日报的报道,河南省财政部门已迅速拨付了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抗旱,此外,还预先分配了中央政府的1亿元“一喷多促”专项基金,并额外下达了633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旱情严重的地区进行抗旱和保障秋季作物的工作。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采购抗旱设备、完善打井设施和确保电力供应等,以协助农民克服困难。
在抗旱斗争的前线,全国各地干部和群众正积极寻找对策来应对干旱带来的挑战。商丘市睢县通过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农田,为农民提供科学抗旱的指导。张明,睢县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向记者表示:“我们建议农民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浇水,以此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信阳市固始县,当地政府与电力部门合作,为农业灌溉用电提供便捷的绿色通道,保障抗旱用电的供应。
气象专家指出,今年河南省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这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异常增强并持续控制所致。河南省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省的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2.1摄氏度,创下了自1961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平均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减少了近六成,成为历史同期第三少的年份。这种极端天气不仅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影响,还对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
随着8月的到来,人们期待着天气能有改善。气象部门预测,8月中旬前后河南省可能会经历一次较大规模的降水过程,这将有效缓解当前的旱情。然而,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高温干旱都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科学管理水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将成为未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