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兴强调:实现机器人高效作业,关键“转折点”亟需攻克

图片[1]-王兴兴强调:实现机器人高效作业,关键“转折点”亟需攻克-小胖资源分享网

智能体机器人,正悄无声息地迈向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人们将其比喻为“ChaGPT时刻”。宇树科技的负责人王兴兴对此深信不疑,他预测:“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将见证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一预言不仅令人期待,也让人对智能体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遐想。

图片[2]-王兴兴强调:实现机器人高效作业,关键“转折点”亟需攻克-小胖资源分享网

2025年8月2日至3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技术盛会——2025CCF中国开源大会(CCF ChinaOSC)。此次大会以“蓄势引领、众行致远”为主题,旨在推动开源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和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共同承办,并由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与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携手担任大会主席,展现了学术界的权威与影响力。

借助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丰富创新生态和强大的科技产业集聚效应,本次大会聚焦于开源操作系统、开源芯片、开源大模型、开源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大会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一线专家以及开源领域的领军人物,共同探讨开源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

在大会期间,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先生亲临现场,发表了题为“开源创新,引领未来”的特邀报告。他的演讲不仅分享了宇树科技在开源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还深入剖析了开源技术在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共鸣和热烈讨论。

图片[3]-王兴兴强调:实现机器人高效作业,关键“转折点”亟需攻克-小胖资源分享网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诸多。王兴兴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早些年在四足机器人等领域的全球开源生态共建。在硬件和软件层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为后续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王兴兴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国内外顶尖院校师生依托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进行了大量算法开发,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并积极开源,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这也被视为宇树科技对行业贡献的重要体现。

实际上,AI产业以及整个机器人产业的进步并非由个别公司或高校独立完成,而是依赖于众人的共同努力。王兴兴回忆起自己大学时期对小型人形机器人的探索,当时他认为商业化时机尚未成熟。然而,随着全球对人形机器人关注度和认可度的不断提升,以及AI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2022年10月特斯拉AI Day上,马斯克团队展示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更是引发了轰动。这促使王兴兴在2023年开始重新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王兴兴观察到,2025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异常火热。今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整机厂商和零部件厂商的平均业绩增长预计超过50%,整体业绩表现十分亮眼。整个社会对机器人的热情被点燃,从需求端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宇树科技今年发布了第三款人形机器人R1,客户可根据需求自由定制外观,标准版售价仅为3.99万元起。王兴兴表示,价格优惠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同时,他也希望通过扩大规模,让更多人参与到机器人生态建设中。正如早期电脑产业的软件生态一样,机器人领域也需要更多人共同创作开发。王兴兴透露,已有开发者通过开发应用于机器人的软件实现盈利,这表明机器人生态软件逐步建立。未来,许多开发者将在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平台上开发软件,并将其销售给其他客户,从而促进整个生态的流转。在公众的视野中,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可能还停留在2025年春晚那支引人注目的舞蹈表演上。然而,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远不止于此,它们的能力远比舞蹈更为丰富。比如,它们甚至能够参与拳击比赛,这不仅是对机器人全身运动能力的考验,还要求机器人能够对十几到二十个动作进行单独的数据采集,并将这些动作流畅地衔接起来。此外,每个动作还必须具备抗干扰的能力,这对算法的精确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王兴兴博士表示:“理论上,只要动力系统允许,我们目前可以让机器人学习任何动作。但实际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们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机器人任意动作的生成,这不仅仅是简单地采集数据、训练动作,而是实现实时学习、生成任何动作。王兴兴博士坚信,一旦机器人能够任意生成任何动作,它们就能真正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他举例说明,例如将机器人带到陌生的会场,给它一个指令,它就能去为某位嘉宾倒水。这种能力有点类似于图像和视频生成模型,或者语言生成模型。在逻辑上,我们首先需要实现能够生成各种内容的能力,然后才能让机器人真正地“干活”。

在王兴兴博士看来,让机器人能够任意生成动作、真正地投入工作,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当前智能体机器人发展亟待突破的关键“临界点”。在硬件方面,机器人未来还需要在细节上更加完善,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和提升可靠性。然而,决定性的因素还是机器人大模型、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发展,目前这些模型“还不够用”。尽管大家已经发现了这个方向并正在努力,但还没有达到让机器人真正能“干活”的“临界点”。王兴兴博士认为,一旦这个“临界点”被突破,那将是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时刻”。他预计,这个“时刻”的到来可能只需要一两年,或者最多三五年。在十年之内,机器人领域预计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章来源: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