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的奔驰4S店因授权合同终止而被迫关闭,与此同时,一些奔驰4S店开始转向经营鸿蒙智行相关业务。

图片[1]-近期,多地的奔驰4S店因授权合同终止而被迫关闭,与此同时,一些奔驰4S店开始转向经营鸿蒙智行相关业务。-小胖资源分享网

近日,奔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多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乃至长兴等地,其4S店纷纷宣布关闭,这一突发消息迅速引起了广大车主的高度关注和深切担忧。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就有超过80家奔驰4S店终止了授权,涉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3个主要城市。许多车主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常去的奔驰4S店已人去楼空,空荡荡的展厅和冷清的氛围令人不胜唏嘘。以上海松江的宝利德奔驰4S店为例,它在3月20日突然宣布停业,当时店内空无一人,车主张先生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他还有10次保养未使用,却被告知门店已无存。类似的情况在杭州、长兴等地也屡见不鲜,宝利德集团旗下的多家奔驰4S店集中关停,使得数百位车主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这一波突如其来的“关店潮”背后,原因错综复杂。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传统燃油车品牌如奔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数据显示,奔驰2024年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7.3%,而电动车销量更是暴跌了23.1%。另一方面,奔驰在过去的几年中,对经销商网络的扩张过于激进,导致单店日均销量从2013年的6辆锐减至2025年的2.4辆,部分经销商甚至陷入了亏损的泥潭。此外,品牌战略的调整、政策监管的加强以及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共同加剧了4S店的经营困境。

对于车主来说,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售后服务的中断。许多人习惯了在熟悉的4S店进行车辆的维修保养,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无门可寻”的尴尬境地。例如,重庆星顺奔驰4S店在7月11日突然宣布终止授权,数百名车主因此陷入了“保养无门”的困境。这些车主购买的“终身保养”套餐,由于合同条款中“仅限本店使用”的约定,在门店关闭后无法继续使用。类似的情况在上海、杭州等地也时有发生,车主们不仅无法享受到原厂保养服务,还可能面临额外的费用或跨省维修的麻烦。

面对这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车主们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们通过奔驰官方客服、12315投诉平台以及法律途径,积极维权,要求经销商或品牌方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一些车主也选择转向第三方维修店,如华胜、宝信等,虽然这些维修店的配件价格相对较低,但服务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此外,还有车主加入了维权群,共同商讨应对策略,试图通过集体行动争取更多的权益。奔驰官方在面对经销商责任问题时,并未全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是选择了将责任转嫁给经销商。以宝利德集团旗下多家4S店关闭为例,当消费者咨询服务问题时,奔驰官方客服的回应竟然是建议客户与经销商直接协商。这种将责任“甩锅”的行为,无疑激起了车主们的强烈不满,他们普遍认为,作为品牌方,奔驰在经销商出现问题时,并未履行其应有的监管职责。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场由多家4S店关闭引发的“关店潮”,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策略的调整,更是对传统4S店经营模式的深刻挑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传统燃油车品牌不得不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对售后服务体系进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新变化。与此同时,消费者在购车时也需更加谨慎,不仅要选择信誉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的经销商,还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以防不测,避免因为预付服务无法兑现而陷入困境。

综上所述,奔驰4S店集体关闭的事件,不仅揭示了经销商与厂商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也向消费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在购车和售后服务上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要真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汽车行业向更加健康、透明的方向发展,离不开法律手段的运用和多方合作的努力。

文章来源: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