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深圳的较场尾海域,传闻那里的海蟹兰花蟹尤为丰富,以至于捕捞时数量众多,甚至有人一次性捕获上百斤。
此消息一经传播,众多人纷纷前往海边,参与所谓的“赶海”活动。
所谓“赶海”,是指在潮水退去之际,前往海滩收集海鲜,包括捕捉螃蟹、搜集贝壳等活动。
其中,不乏有高手,单次捕获的兰花蟹就超过60斤。
夜间有人结伴前往,似乎意图捕获更多。这一现象引发了众人的热议:
这些螃蟹是否可以随意捕捉?
如此大量捕捉,是否显得过于贪婪?
据较场尾沙滩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并未明令禁止赶海活动,但强调需注意安全。
尽管赶海看起来颇为有趣,实际上却隐藏着不少风险。
海中存在着许多有毒生物,如水母和蓝环章鱼,若不慎触碰,后果不堪设想。
礁石边缘锋利,容易造成皮肤划伤。
潮水涨落无常,若对潮汐规律不熟悉,便可能陷入海中无法自拔。
已有不少人在赶海过程中遭受了伤害。
有的参与者因未佩戴手套,不慎被贝壳割伤手掌。
儿童不幸遭受水母蜇伤,导致手臂出现红肿现象。
因此,在赶海活动时,务必采取防护措施。
请穿着防滑鞋,佩戴手套,确保个人安全。
若不幸被水母蜇伤,应立即用海水冲洗伤口,并尽量清除身上的触手。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就医。
此外,蓝环章鱼虽小,但其毒性极强,绝对不可食用!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需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特别是一些海域被划定为保护区,擅自捕捞会破坏生态平衡,对此将面临罚款,最高可达一万元。
在捕捉螃蟹时,还需留意,某些螃蟹品种含有毒素,不宜食用。
若遇到不熟悉的海洋生物,请遵循“三不碰”原则:
一、不触碰不熟悉的生物。
请勿接触海洋生物所分泌的粘液。
避免接触带有尖刺的生物。
此外,海滩附近还存在着一种名为“离岸流”的危险水流。
这种水流会将人卷入深海,若遇到离岸流,切勿惊慌,也不要试图逆流游向岸边,这样做只会徒劳无功。
应当放松身体,随波逐流,直到离开离岸流的影响范围,然后沿与海滩平行的方向游泳,最终游回岸边。
请牢记“涨潮时勿靠近礁石,退潮时勿下水游泳”的规则。
赶海虽乐,安全始终是首要,同时保护环境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