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公布了一项高校排名,这一排名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以往侧重于学术实力和声誉不同,此次排名主要关注学生在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令人意外的是,排名榜首的竟然是深圳技术大学。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学校可能较为陌生,因为它是在2018年才开始招生,相对较新。
实际上,那些人们提及广东便会联想到的知名学府,如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排名上并不突出。中山大学位列第12位,而华南理工大学更是降至第17位。
这不禁让人感到困惑,原因究竟何在?
事实上,这个排名主要考量四个维度:教学体验、生活服务、就业支持和校园文化。我们送孩子上大学,不就是为了这些基本要素吗?
深圳技术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烈的实用性导向。该校将实验室直接设立在比亚迪、大疆等知名企业的园区内,使得学生在大四那年就能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战操作。
这种模式意味着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对企业而言极具吸引力。学生毕业后无需为就业发愁,因此他们的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深圳的其他几所院校同样表现卓越。在排名前十的院校中,深圳本土院校占据了五位。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均位于前列。
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这里的教师通常指导六名学生,实行小班授课,且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机会。
为何这些历史悠久的名校似乎有所下滑?
这并非意味着它们的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关键在于“众口难调”。以中山大学为例,仅广州校区就有超过三万名本科生,人数众多导致宿舍资源紧张,无论去哪里都需要排队,这样的生活体验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此外,关于老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教授坦言,他们的教学重点依旧偏向科研设计,与现今企业实际应用的内容存在一定差距。在调查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实用性比内容的深奥程度更为关键。
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大多数人上大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就业。
深圳大学虽非985工程或双一流大学,但其学生满意度却颇高。原因在于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允许学生自由跨学院选择腾讯公司的课程,并在校内设立了专门支持学生创业的场所。
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享道,学校为他们配备了来自企业的导师,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
这一现象揭示了一种转变。过去,我们普遍认为,优秀大学意味着声誉卓著和强大的科研实力。然而,如今的学子们更加重视在校园生活中所学到的实用知识和个人的幸福感。
此次排名基于对广东省87所学校的调查,收集了超过十万份学生问卷,其结果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深圳的院校得益于其靠近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学生自然拥有更多实习和就业的便利,这些无疑是实实在在的优势。